老年骨質疏鬆症補鈣誤區
對於老年人們來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骨質疏鬆還會造成骨折,使得老人們對骨質疏鬆心存恐懼,市場有不少的補鈣產品,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有什麼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呢,不建議大家盲目補鈣,下面的11個誤區一起來參考下吧~
老年骨質疏鬆症補鈣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鬆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認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骨質就開始丟失。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癒骨質疏鬆。
誤區二:治骨質疏鬆不辯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針對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也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併發症。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麼有效手段能治癒骨質疏鬆,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像某些廣告上宣傳的那樣,吃了某種補鈣製劑,就能治癒骨質疏鬆,這是沒有道理的。
誤區三: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併發症,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誤區四、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為時已晚。
骨質疏鬆是因為老年人體內激素水準下降,導致破骨細胞活躍,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緩,骨量不斷丟失所致。而通過合理治療,可以延緩骨量丟失,從而預防骨折的發生。只要老年人肯接受正規治療,就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狀,還能夠間接減少骨折的發生,從而大大提高生活品質。並且,老年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旦發生應儘快就醫進行治療。
誤區五、骨質疏鬆屬於退行性疾病,無法防範。
骨質疏鬆的確與人們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但是,如果從年輕就注重飲食和注意補鈣,並且堅持參加運動,這類人的骨質疏鬆發生率就相對較低。可以說,平時堅持正確生活習慣的人能夠最大限度地推遲骨質疏鬆的發病年齡,即使病症出現也是較輕症狀,且發展速度較慢。
誤區六、治療骨質疏鬆最好的辦法就是補鈣。
骨的形成是“成骨細胞”利用人體內的鈣不斷累積,以及“破骨細胞”對舊骨破壞維持的動態平衡下形成的。我們在補鈣不斷生成骨的同時,也要抵制“破骨細胞”快速破壞骨頭的作用,才能夠保持骨頭的健康。所以,除了補鈣還需要藥物支援,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療骨質疏鬆的效果。
誤區七、一旦出現骨質疏鬆,就無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緩其流失。
根據臨床所見,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療一年後,複查顯示骨密度上升,說明治療並非只是延緩骨質的流失,而是使得骨質流失停止,是可以治本的。所以患者們應當擁有治療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誤區八、不能補充雌激素的人無法抵抗骨質疏鬆。
不宜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性地進行活性維生素D、雙膦酸鹽製劑、降鈣素等。這些人一樣能抵抗骨質疏鬆。目前,國外已有一些新藥物上市,如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等,療效很好,為患者提供了多項治療選擇。
誤區九、多吃骨頭湯有益於防治骨質疏鬆。
人們習慣了“以形補形”的說法,認為動物的骨頭內含有鈣,多吃可以補充自身的鈣。但是,從鈣的吸收來講,動物骨頭內的鈣難溶于水,因此,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並且,骨頭湯內溶解了大量脂肪,長期食用對老年人身體或有其他影響。
誤區十、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根據腎結石的成分分析,其中80%都是含鈣化合物,但是這並不是說補鈣會導致腎結石。腎結石的發生是由於體內鈣的代謝發生了紊亂情況,打亂人體平衡從而出現的。而長期補鈣不僅能夠刺激人體血鈣維持平衡,還能夠起到預防人體發生腎結石的作用。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高鈣飲食者比低鈣飲食者患腎結石的可能性減少了35%。
誤區十一、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
之前提到,骨質疏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所以人們要在年輕的時候提早做好預防工作。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均衡營養、不抽煙少喝酒、堅持運動都能夠幫助人們達到理想的骨骼峰值和品質,所以說,預防骨質疏鬆不是與年輕人無關,而是要從年輕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