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能猜對五個的絕對是天才 來分辨是藝術還是兒童塗鴉

2005年,ABC新聞網邀請了幾位藝術家以及一位藝術史家參與了一個測試——從11幅作品裡看看你能否正確分辨現代藝術Modern Art和4歲幼兒塗鴉Toddler Art,結果大人們的表現差強人意。小編也做了一下,才不會告訴你們只對了兩個的。

之後小編總結了經驗教訓,覺得只要有心,其實也不是太難判斷,成人跟小孩的思維方式不同,不管是色彩還是造型,即便看似雜亂,實則是有選擇的;而小孩則更傾向直覺和隨意。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作品”吧。其中一些掛在MoMA的展廳,另一些則掛在有娃階級家庭的冰箱上。

嗯。這是小朋友畫的。
色彩很直接。直接指的是,直接從顏料管裡擠出來的原色,沒有調和過,直接就上,顏色與顏色間不加任何考慮,左側的藍,桃紅和翠綠隨意堆疊在一起,顯髒。筆觸也是信手,雜亂無章,只是單純的塗抹動作和重複堆疊。一張純純的不加思考的“顏料集合”。

這是Willem de Kooning的《那不勒斯的樹 A Tree in Naples》
跟上一張相比,最直接的區分是,顏色經過了調和。畫面中呈現出的藍色是有層次,有選擇的。筆觸基本集中在經緯兩個大方向,並且看得出是有控制的(一筆下去粗細均勻,有力度感,有速度感,並不只是拿著畫筆在畫布上拖。這個好難描述,同理可想像一下書法的提按頓挫)。

呃,這個還是小朋友的

這也是小朋友畫的。
儘管有了混色的意識並且色感也不錯,但筆觸還是暴露了。跟第一幅的小朋友一樣,小孩子的手對畫筆的控制力有限,筆觸總是很飄忽,不肯定。
而且這個結晶是鹽嗎。這種初中美術課慣用水彩肌理效果真的欺騙得了群眾嗎。

這是Hans Hoffman的《金鏈花Laburnum》
小編覺得這個應該很好判斷。這種複雜的構圖,有意識的色彩佈局,顏色多而不髒亂,並且有收有放(隨意的紅圈,和細緻的紅曲線、紅十字),不像是4歲小孩能做到的。

這個小編可沒有選錯,其實純粹是覺得小朋友更青睞鮮豔的顏色。好吧,小編錯了。這是...Gerhard Richter的《樹林》。其實也應該很好判斷。還是這兩點,色感,筆觸。

哈哈。這還是小朋友畫的。
色感方面我無話可說...這些色彩組合得很牛逼。
筆觸上則可以看出點端倪。兒童行為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同義反復”。同樣的動作,他會一直重複下去。你看出畫面上重複出現的元素了嗎?
嗯。這個小朋友一直在畫圈。換了不同顏色(但應該還是同一支筆,筆觸也是相似的),但動作幾乎沒變,圈的大小也相差無幾。

這依舊是小朋友畫的。

仍然是小朋友畫的。
蠟筆留白+混色。初中美術課慣用水彩肌理效果第二彈。而且紙張和顏料看上去品質都不好。
這樣水彩就不要混進來冒充抽象作品啦好嗎……

只剩下兩幅了,你答對幾個啦。這是Sam Gilliam的《咖啡百里香Coffee Thyme》


畫法可能顯得幼兒,但畫面裡不同寬度的矩形和正三角形的組合,表明這是個有意識的佈局。而且在顏色上有種刻意為之的規律,小孩在顏色的選擇上會更隨機,而且形、色分離的情況會比較多,也就是說,他不一定一行只用一個顏色,而是會一種顏色一下子畫好多行,而且不一定等這一行畫完,就換成了另一個顏色。小孩對色彩的感受力是發散狀的,而不是切割開的塊狀。

最終仍以小朋友收宮。原理同第一幅,現在告訴小編你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