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買裝飾材料遇陷阱 壓條按"根"賣店家卻按"米"

店家列的清單中,壓條的單位寫著"米"。(紅圈處)

裝修保障網訊:俗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最近,忙著裝修房子的王先生來到達翁建材市場,一口氣買全了裝飾材料,一番討價還價後,店家便宜了189元。可當他再次來市場補貨時發現,別人家的壓條都按根賣,每根兩米半,價格才5元,而他買的壓條是按米算,每米6.5元。王先生本以為自己撿了便宜,沒想到店家在單位上偷換概念,即使去掉優惠的錢,店家也賺。為此,店家坦言,賣給王先生的大件材料是賠錢的,自己總要在小件上找補回來。

表面讓利背後有陷阱

這段時間,王先生一直為裝修新房子忙活著,最近一次在買裝飾材料時,讓他看出了這行的“道道”。王先生說,當時他特地找了木工師傅幫忙去建材市場參謀,比較了幾家店後,最終選擇了達翁建材市場D 區的一家店。在列好的清單裡,免漆板應該是最貴的,每張價格都在160元左右,經過木工師傅的一番砍價,這家店賣給他155元一張,大件搞定後,王先生還在店裡買了一些壓條、活頁、釘子等輔料,共計18樣,經過核算總價格為4789元,一番討價還價後,店家表示可以讓利189元。王先生一直覺得自己賺了便宜,可就在幾天後,他才如夢初醒。

在購買的裝飾材料中,有一種是壓條,王先生在這家店買了100米,共40根,6.5元/米。裝修還沒結束,100米的壓條就全部用完了,王先生只好再次到建材市場補貨,結果一打聽才發現,同樣的壓條都是按根賣,一根5元,每根長度約2.5米。“這時候我才知道自己上當了。”王先生算了一下,40根壓條,即便按照6.5元每根的價格,也僅僅是260元,而他卻花了650元,之前雖然店家和和氣氣地“讓利”189元,但最終算起來,店家卻因此多賺了201元。

說完,王先生拿出購買裝飾材料時商家列的清單,只見兩張紙上密密麻麻寫著18種名稱,而且字跡潦草,很多都無法辨認。其中一張紙上,“壓條”單位一欄寫著“米”,“即使寫著‘根’,我都買貴了,當時根本就意識不到這是一個陷阱!”

“大件賠錢從小件找補”

7日上午,記者與王先生一起來到這家店,記者先自己進去,打聽壓條的價格,店裡的張經理這麼介紹:“5塊錢一根,一根兩米四。”然而等王先生進來時,張經理之前所說的“5塊錢一根”立馬變成了“6塊5一米”。

為何變化如此之快?“我們不是開銀行的,我們也得賺錢不是嗎?”張經理稱,王先生光顧時,免漆板的價格是賠錢的,一張賠10塊錢,所以大件賠錢,一定要在小件上找補回來,這樣還能掙點,要是大件喊價高了,就把顧客嚇跑了,總的價錢只要不多就行。

對於這個解釋,王先生並不認可,“賣東西就要明碼實價,這種做法明顯是坑人。”在一番協商後,張經理同意按照每根6.5元的價格結算,但要扣去之前讓利的189元,最終返還了王先生200元。

對於王先生這種遭遇,是不是經常發生?市民購買裝飾材料時,如何才能避免被宰?記者採訪了多名業內人士,“一兩句話就能看出顧客是不是內行,普通市民一般不瞭解行情,商家就變著法子多收點錢。”劉先生從事裝修行業十多年,聽到這種事不覺得稀奇,現在很多市民都覺得要親自購買裝飾材料,也會花不少精力去瞭解,但到頭來很難如願。

劉先生分析,商家如果發現顧客不懂行,就像王先生這樣的,就會偷換單位概念,以此來提高價錢;也會朝著一些小材料下手,把價格提高,因為市民的關注點一般在較大的材料上,就算被識破也有退路,可以當成筆下誤搪塞過去,顧客追究起來,頂多把多花的錢要回來,“說得嚴重點,就是商家的違法成本低,能多賺就多賺點。”劉先生建議,市民買裝飾材料一旦被坑,完全可以通過工商部門維權,但現實是,大多數人都放棄了。

很多工人和商家是一夥

實際上,王先生在買材料時,也覺得自己不懂行,所以拉上了木工師傅,期間木工也給了一些建議,到最後怎麼還上當了呢?

張女士是一家正規裝修公司的工作人員,她建議市民購買裝飾材料時,一定要貨比三家,對每一種材料都不能放鬆,但這樣比較耗費精力。另外,不忙盲目輕信自己雇的工人,因為很多會和商家有關係,“兩方懂行的演戲,到最後坑的就是消費者,然後工人再從商家這裡拿提成。”張女士說,如果真要自己買材料,可以用人多力量大的辦法,找幾個朋友一起組團買,大家分分工,多比較價格最後在一家購買,應該就能躲開暗算。

市民費心費力、親力親為,在張女士看來,還不如找個靠譜的裝飾公司。“市民可以將輕工輔料交給裝修公司,自己去買主要的材料。”張女士表示,這樣的做法相比市民自己買材料,不一定多花錢,當然關鍵就在於要找靠譜的裝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