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罌粟殼的功效與作用 罌粟殼的副作用

罌粟殼的作用是什麼呢?罌粟殼不良反應是什麼呢?如何挑選罌粟殼呢?一起來具體的看看吧~

罌粟殼的作用:

罌粟殼斂肺止咳,澀腸,定痛。治久咳,久瀉,久痢,脫肛,便血,心腹筋骨諸痛,滑精,多尿,白帶。

1、罌粟殼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嗎啡有舒張外周小血管及釋放組織胺的作用。血容量減少的病人應用嗎啡易引起低血壓,嗎啡與吩噻嗪類藥物合用對呼吸抑制有協同作用,並有引起低血壓的危險。肺心病人應用嗎啡曾有引起死亡的報告,必須注意。罌粟堿能鬆弛各種平滑肌,尤其是大動脈平滑肌(包括冠狀動脈、腦動脈、外周動脈及肺動脈),當存在痙攣時,鬆弛作用更加顯著。可用于外周動脈或肺動脈栓塞。

2、罌粟殼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鎮痛作用:嗎啡有顯著的鎮痛作用,並有高度選擇性,鎮痛時,不但病人的意識未受影響,其他感覺亦存在。對持續性疼痛(慢性痛)效力勝過其對間斷性的銳痛。如增加劑量對銳痛亦有效。其鎮痛原理除提高痛閾外,對疼痛反應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用嗎啡後,痛刺激雖照舊感覺到,但象緊張、恐懼、退縮等普通應有的反應卻己消失,病人痛而不苦。經常伴隨疼痛的不愉快情緒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較易耐受。可待因的鎮痛作用約為嗎啡的1/4。右旋嗎啡的抑制中樞作用很弱。

3、罌粟殼對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嗎啡可致便秘,主要由於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減少和便意遲鈍。因而使胃腸道內容物向前推進的運動大大延緩。治療量使嗎啡對膽道壓力顯著增加,病人感覺上腹不適,甚則則發生膽膠痛。膽道痙攣時不宜使用(或與解痙藥物同用),嗎啡能使奧狀氏括約肌收縮,阻止排空,因而提高管內壓。可待因抑制腸蠕動的作用遠弱於嗎啡,不易引起便秘。雖然大量嗎啡可使支氣管收縮,但在治療量時則罕有發生,在支氣管性哮喘發生期間有應用嗎啡致死的報告,故禁用嗎啡。罌粟堿能抑制腸平滑肌,但作用很弱,也不能消除嗎啡引起的膽管痙攣,對於醋甲膽鹼引起的哮喘(人)也無效。嗎啡還有顯著的縮瞳作用,可作為嗎啡中毒時診斷依據之一。

4、罌粟殼其它作用:反復應用嗎啡後可產生耐受性,但只有中樞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鎮痛、催眠、抑制呼吸等,其興奮作用以及其對瞳孔、平滑肌等作用則無耐受性。故有嗎啡癮的人經常便秘、瞳孔縮小。一般連續服用2-3wk後即產生耐受性。停藥後耐受性於數天至兩個星期以內消失。如再用,第2次耐受性產生更快。獲得耐受性的癮者,劑量可用到普通治療量之20-200倍,甚至有1天用至5g而不中毒者。耐受性的產生大概由於某些神經組織對嗎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凡連續服用嗎啡2wk以上,即可成嗎啡癮者,有時連服數日即可成癮。

罌粟殼不良反應:

罌粟殼的毒性主要為所含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成分所致。嗎啡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可通過胎盤及乳汁引起新生兒窒息;能使顱內壓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為成癮。中毒症狀:初起見煩躁不安,譫妄,嘔吐,全身乏力等,繼而頭暈,嗜睡,脈搏開始快,逐漸變為慢而弱,瞳孔極度縮小可如針尖大,呼吸淺表而不規則,可慢至每分鐘2~4次,伴紫紺;可能出現肺水腫,體溫下降,血壓下降,肌肉鬆弛等。最後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時可見厭食+便秘+早衰、陽痿、消瘦、貧血等症狀,但不影響工作能力和記憶力。

如何挑選罌粟殼

果殼呈橢圓形或瓶裝卵形,有時破碎成片狀。外表面黃白色或淺棕色,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11~12條突起的殘留柱頭,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莖部有短柄。果皮堅脆,木質。破開後內表面淺黃色,微有光澤,並有十幾條假隔膜,上有棕黑色小點,為種子脫落的殘痕,質輕而脆。氣清香,味微苦。

罌粟殼的製作技巧

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

罌粟殼的食用禁忌

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孕婦及兒童禁用;運動員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