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打開狹長夾層屋讓光與景層層遞進,屋齡超過50年的狹長老屋,夾層阻擋了採光,影響了動線,但並非只有拆除才是唯一解決辦法。滿載古味的磚瓦,在新水泥質感鋪面襯托下砌出兒時記憶的依稀輪廓。閩式窗框裡刻畫的卻是地表另一端的建築語境。推開牆面,在屋子底端創造開口與垂直動線串聯,小夾層成為了空間與童年記憶的媒介,開拓了暖陽撒落的軌跡。創造樓與樓之間的新關係,讓底層空間滲入光與綠意,視覺尺度往外延伸至花園露臺,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

順應原有開口,以穿透材質與水波紋,交織出光律動的表情,增加的垂直動線,模糊室內外的界線,綠意與暖陽悠然墜入室內。原有封閉的牆將夾層阻隔成死角,打破牆面隔閡後,近景為舊有樓梯,中景為夾層的錯落,加上夾層的框景,光的軌跡與遠景的綠滲進室內,層層遞進。夾層刻意保留的框景,將視角拉回兒提時,窺看偌大世界的未知。原本棄置的露臺重新定義為閱讀區,亦重新定義了閱讀,在舊物的環伺下,彷彿回到了巷口大樹下乘涼看書,周遭是鄰居的錯落視窗,每個視窗都正上演著不同的生命故事,似乎已是種難得的奢華。刻意留下拆除過程中的舊窗框,妝點、轉化為空間界定的媒介,舊窗框與木材的利用也蘊含了抹不掉的人文歷史氣息。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

抹不掉的人文氣息 高雄70年代住宅改建